近日,演員李現身背專業設備混入大爺攝影團“打鳥”(鳥類攝影)的視頻走紅網絡。
而在鄭州有這么一群人,早在2018年就開始將觀鳥融入自己的生活,自發聚集在一起組成“百人百鳥團”。閑暇時,他們帶著專業設備在鄭州尋找珍貴的鳥類并記錄成冊。
鄭州的“打鳥”群體是怎樣的一群人?這座中原城市又棲息著哪些珍貴鳥類?記者跟隨鄭州觀鳥愛好者,探訪他們的觀鳥世界。
觀鳥
通過觀鳥,看到了世界的不同面
4月10日清早,荔枝(化名)背著沉甸甸的觀鳥裝備來到鄭州市西流湖公園。望遠鏡、長焦鏡頭……這些專業設備是她每次觀鳥的必備行頭。
“2023年的一個清晨,我在西流湖邂逅了一只落單的野生天鵝。”荔枝回憶道,那個優雅的身影讓她駐足良久,“后來我每天路過都會特意尋找它的蹤跡,就這樣慢慢愛上了觀鳥和鳥類攝影。”
初春的西流湖公園靜謐安詳,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在晨霧中格外清脆。采訪過程中,每當有飛鳥掠過,荔枝就會立即進入“戰斗狀態”:屏息凝神地舉起望遠鏡觀察,嫻熟地調整相機參數進行抓拍。
“看,那是斑魚狗,名字有趣吧?它們可是捕魚高手。那邊飛過的是普通樓燕,在鄭州比較常見。”荔枝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每種鳥的叫聲都獨一無二,羽色、習性也各具特色。觀鳥讓我看到了世界的不同面。”
據荔枝介紹,雖然鄭州并非傳統觀鳥勝地,但仍棲息著不少珍稀鳥類。她和“百人百鳥團”的成員們長期記錄鄭州鳥類種群變化,通過觀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氣候變化對鳥類遷徙的影響。目前團隊正在編纂2025年的鄭州鳥類名錄,這份民間觀察記錄已持續更新多年。
在荔枝看來,西流湖公園、黃河濕地、北龍湖等地都是鄭州觀鳥的絕佳去處。她說:“鳥類是人類最容易接觸到的野生動物,觀察它們不僅能親近自然,更能培養環保意識,這是難得的體驗。”
保護
觀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談及近期網絡上興起的“打鳥”熱潮,荔枝更傾向于使用“觀鳥”這個說法。
“‘打鳥’更強調拍攝漂亮的照片,而我們更注重觀察和記錄。”她解釋道,“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有效保護。這才是我們活動的最終落腳點。”
“百人百鳥團”資深成員向記者介紹,這個民間觀鳥群體始于2018年3月,如今已有380余名觀鳥愛好者參與。“我們不是一個正式組織,而是由觀鳥愛好者自發形成的交流社群。”該成員說。
社群每月都會通過公眾號發布“鄭州鳥類觀察月報”,每年還會修訂更新鄭州鳥類名錄,并根據需要參與省內或者國內組織的鳥類調查。“每年秋季遷徙季,我們都會在滎陽萬山開展猛禽遷徙觀測,并發布觀測報告。”該成員補充道,“同時定期舉辦公益觀鳥講座,向公眾普及觀鳥知識。”
“目前我們記錄的鄭州地區鳥類已達402種。”荔枝說,“觀鳥愛好者與科研團隊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整理的觀測資料常常能為專業研究提供參考。鳥類科普對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看來,每一個觀鳥記錄都可能成為生態保護的重要拼圖。
呼吁
尊重鳥類,共同營造愛鳥氛圍
在荔枝看來觀鳥活動也是有門檻的。
荔枝詳細向記者介紹了觀鳥的基本準則:必須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禁止暴露雛鳥巢穴位置,尤其要杜絕誘拍行為。“我們帶新人時,第一課永遠是學習觀鳥禮儀。”荔枝說,“魯莽接近可能導致鳥類受驚甚至死亡,希望大家都能理性觀鳥。”
4月11日,鄭州市自然保護地事務中心動植物保護科的武蓓告訴記者,鄭州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一站,特別是冬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根據歷年監測記錄,在鄭州黃河濕地停歇或越冬的野生鳥類達290種,其中不乏許多珍稀瀕危的鳥類。
“我們呼吁廣大觀鳥攝鳥愛好者,在觀鳥拍鳥的同時,尊重鳥類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空間,不追逐、驅趕鳥類,在不影響鳥類正常生活距離外觀測和拍攝,共同營造保護鳥類、愛護自然的良好氛圍。”武蓓說。(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蘇梓晴/文 何玉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