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賽迪顧問發布《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500強》(以下簡稱《報告》),河南39個省級開發區上榜,數量排名第一。
上榜的開發區有何發展“秘籍”?晉級“國家隊”,誰是“潛力股”?
河南39個省級開發區上榜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省級開發區總數量2200余個,地級行政區覆蓋率超過90%。此次榜單,從綜合發展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區域發展活力、戰略支撐力、高效組織力等五個方面對省級開發區進行了研究評價。
從區域分布來看,河南共有39個省級開發區上榜,數量排名第一。山東、江蘇、浙江、湖南緊隨其后,上榜數量均達到30個及以上,同屬頭部梯隊。四川、安徽等14地上榜開發區總數量共264個,位于第二梯隊;北京、上海等11地上榜開發區總數量共65個,排在第三梯隊。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上榜數量雖多,但多集中在“腰部”位置。在榜單前100名中,河南上榜數量僅有6個,分別是:鄭州航空港先進制造業開發區(19名)、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23名)、洛陽孟津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54名)、濟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71名)、新鄭經濟技術開發區(84名)、西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93名)。
而在同一梯隊中,這一數量與山東持平,次于江蘇(10個)、浙江(10個)、湖南(7個)。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河南有184個開發區,此次省級開發區上榜數量眾多,說明開發區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也愈加明顯。需要注意的是,河南缺少“頂流”省級開發區,還需在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上多發力。
“優等生”上榜有“秘籍”
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過六成、營業收入占全省比重超過七成、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八成……經過多年發展,開發區已成為河南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功能區。
面對激烈的區域競爭,河南上榜開發區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來看“優等生”表現。以河南排名前三的開發區為例,鄭州航空港先進制造業開發區、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洛陽孟津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均為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產業特色突出、集群效益顯著。
具體來看,依托區位和政策優勢,鄭州航空港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聚焦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比如,富士康鄭州工廠累計生產智能手機超12億部,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2024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達54.5萬輛,同比增長169.8%;超聚變國內規模最大的服務器生產線落戶,完成產值495億元。
鋁精深加工產業是鞏義最為明顯的“標簽”,國內每3個易拉罐瓶蓋就有1個來自鞏義。目前,當地有規模以上鋁加工企業137家,每年有超過600萬噸的鋁加工產品從這里發往世界各地。作為全省產值超千億元的開發區,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力打造兩千億級的高精鋁產業集群。
洛陽孟津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以洛陽石化、宏興新能、洛陽煉化為龍頭的石油化工產業集群,以隆華科技、鴻元軸承、洛北重工、金彭車業為龍頭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昊華氣體、華久氫能、科博思新材、三杰新材為龍頭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群,致力于2025年營業收入達1200億元以上,進入全省開發區第一方陣。
誰將率先晉級“國家隊”?
省級開發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意味著有更多潛力沖刺國家級開發區。據統計,2016年至今,省級開發區升級以3~4年為一個小周期平穩開展,年均升級數量5個左右。
河南上榜的這39個省級開發區,誰能率先晉級?此次,賽迪顧問在《報告》的基礎上,還發布了《省級開發區升級潛力百強(2024)》。河南共有6個開發區上榜: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中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三門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周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馬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巡視員李政新說,晉級國家級開發區,可以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有利于資本、產業集聚。
對此,他建議,要在頂層設計上,前瞻研判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明確產業方向、重點任務。同時,對標國家級開發區指標要求,推動“以升促建”工作。
在產業升級上,強化特色化發展,精準補鏈延鏈升鏈建鏈,促進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并根據自身發展條件,科學布局人形機器人、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
此外,要發揮開發區資源集聚優勢,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推動企業聯合上下游、科研院所等,協同開展創新人才培養、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成果中試熟化與產業化,創建一批創新平臺載體。(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