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近年來中醫發展不斷掀起熱潮。省政協委員郭馬瓏不僅是一名中醫臨床醫生,也是平樂郭氏正骨第八代傳人。作為中醫傳承人和一名中醫臨床醫生,如何看待和引導“中醫熱”?1月27日,在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委員通道上,郭馬瓏進行了解答。
“作為一名工作了20多年的中醫傳承人,在看到八段錦、艾灸等老一輩熱衷的中醫養生正在悄悄地走入年輕人的生活、成為他們的新時尚時,打心眼里高興。”郭馬瓏表示。
如何讓“中醫熱”持久下去,并且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中醫傳承?郭馬瓏認為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讓大家認識真正的中醫。“現在中醫熱很多是熱在了網上,一些商家借著中醫熱冠以養生的噱頭,用一些偽中醫、偽科普誤導網友,像人參水治百病、綠豆水解百毒、生吞活泥鰍清宿便等等比比皆是,這些都嚴重損壞中醫藥學的形象。”郭馬瓏表示。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郭馬瓏曾提交了“關于規范互聯網自媒體平臺醫學科普”的提案。“近幾年來,我們中醫隊伍也走入社區、偏遠山區進行義診及科普活動,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醫,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學中醫、用中醫。”郭馬瓏說。
其次,中醫藥要想發展好,就要從娃娃抓起。“我的研究生中有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他們因愛中醫而來學中醫,我發現他們大多是家庭傳承,從小就接觸了中醫文化,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使他們能學好中醫。”郭馬瓏談道。
“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有一個6歲的小朋友,參加中醫藥文化夏令營以后,回家給他爸爸點穴治療頸肩部的疼痛,而且還特別有效果。”郭馬瓏認為,通過這些活動,給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中醫的種子,同時提升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了越來越多的種子,才能長出更多的參天大樹。
第三,中醫要與時俱進,中醫要想吸引更多的粉絲,就必須發展。
“我從小接觸中醫,本科時讀的是西醫,研究生又學了中醫,我認為,中醫要想發展,需要兼容并蓄,需要多融合,需要多交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利用大數據。”郭馬瓏說,近年來,她所在醫院利用生物電和影像技術,結合中醫“望、聞、問、切”,用經絡檢測儀評估人體經絡氣血運行,使中醫有了量化指標,備受年輕人的追捧。
郭馬瓏認為,用現代的語言解釋中醫,不斷提高中醫藥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這也是中醫中藥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劉高雅/文魏凱/攝影實習生 李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