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
入秋以來,呼吸道傳染病便進入輪番上陣、組隊來襲的狀態,從肺炎支原體到流感病毒,再到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就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熱點問題,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河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氣道病區主任趙麗敏教授。這個冬季我們該如何安然度過?聽聽權威專家的聲音。
焦點1
今年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有何不同?
“最近兩個月,‘感冒’的病人明顯增多。”趙麗敏教授所說的感冒,是指急性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另有20%~30%由細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現在這個病原微生物非常復雜,這段時間都有可能受到感染,而且還是普通人群混合感染。”趙麗敏強調道。
焦點2
哪些人群易出現混合感染?
那么,哪些人易出現混合感染呢?
趙麗敏教授列舉了幾類人群,分別是5歲以下兒童、65歲及以上老年人、伴有基礎疾病(如慢阻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孕婦、哺乳期媽媽、肥胖以及重度抽煙者等,都是混合感染的高危人群。
焦點3
如何分辨自己是被“誰”侵襲了?
據趙麗敏教授介紹,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2~4天。普通的呼吸道病毒并沒有什么特異性表現,但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癥狀有一定的差異。比如流感的全身癥狀較明顯,會出現頭暈、頭疼、乏力、食欲減退、高熱、全身酸痛等,而普通感冒通常以中低熱、鼻塞、流鼻涕等癥狀為主,全身癥狀不明顯。
肺炎支原體主要經飛沫傳染,潛伏期2~3周,發病率以青少年最高。支原體感染同樣會發熱,不過發熱并不規律。“有些高熱,有些低熱,有些不發熱,這是因為支原體感染熱型不規律。”趙麗敏教授稱,支原體感染局部呼吸道癥狀較明顯,如咽部不適、較持久的陣發性劇咳、干咳,也可產生膿痰、有痰咳不出等表現。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只要免疫功能正常,這些病毒感染后的表現就像普通感冒一樣,一般不用特殊的抗病毒藥物,做好對癥支持治療即可。”趙麗敏教授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上述疾病屬于自限性疾病,可對癥治療,一般不用特殊的抗病毒藥物,但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來講,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也要重視,及時來院就診。
焦點4
在治療方面,流感、肺炎支原體肺炎有什么不同之處?
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數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癥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為重癥病例。因此,感染流感病毒后應盡早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另外,一定要在專業醫師評估后合理地使用藥物,斷不可擅自服用各類抗菌抗病毒等對癥治療藥物!
至于肺炎支原體肺炎,可選擇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多西環素等抗感染藥物,同時進行對癥治療,“頭孢對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是沒效的,就不要再吃頭孢類的抗生素了。”趙麗敏教授提醒道。
對于有市民關注的“連花清瘟對流感、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否有用”這件事,趙麗敏教授也給出了相應解答:普通感冒80%由病毒感染引起,但是缺乏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可以選擇連花清瘟等藥物,有研究顯示,連花清瘟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緩解發熱咽痛癥狀也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