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丨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分別于1月14日、1月13日在鄭州開幕。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2年,河南穩中求進、難中求成,推動經濟發展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了河南貢獻。眺望蓄勢待發的2023年,為充分展現代表委員風采,大河財立方特別推出“河南兩會財經訪談”系列報道。聚焦代表委員建議,圍繞各行各業如何拼發展、拼未來,繼續講好河南財經故事,奏響河南發展最強音。
【大河財立方 記者 丁倩 文 李博 視頻】 食品工業發達的區域,離不開深厚的農業基礎。
河南食品工業立足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迭代升級之路。然而,如何實現傳統產業優勢再造,河南食品產業尚面臨諸多考題。
1月13日,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鄭州開幕。河南省政協委員、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好想你)副總經理石聚領,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時稱,河南食品工業是實現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亟須打通產學研用“任督二脈”,通過創新驅動引領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他建議,搭建食品產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六鏈同構”;建立河南特色食品消費集群區,助力打造鄭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食品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探索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作為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河南在探索實現共同富裕路徑、奮力建設經濟強省的新征程中,具有獨特的資源和優勢。
“食品工業如同橋梁和紐帶,構建了鄉村振興、城鄉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尤其是農業龍頭企業,生產原材料約80%來自于‘三農’,是探索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石聚領稱,不僅如此,食品企業還是實現農業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的實踐者,是再分配共同富裕的有力載體。
縱觀河南食品工業的發展,成績可圈可點。1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廳舉辦“河南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新聞發布會,預計2022年河南經濟總量躍上6萬億元新臺階,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國。這其中,食品工業作為全省支柱產業,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石聚領深耕食品行業30余載,是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的見證者。他認為,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基于原材料、交通區位、勞動力等優勢,河南省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逐步呈現三大特征:傳統食品工業規模不斷做大,如雙匯、三全等;特色休閑食品產業逐漸聚焦做強,如好想你、衛龍等;新型食品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如蜜雪冰城。
成績顯著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河南食品加工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農產品加工比重低,精深加工占比低,精深加工僅占全部加工產業的21%。農產品加工企業呈現“大群體、小規模”特征,規模以下企業數量占85%。
此外,石聚領認為,河南雖是人口大省、勞動力大省,但食品工業高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較為缺乏,急需匯才聚智,打造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食品全產業鏈人力資源體系。
搭建食品產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六鏈同構”
知不足方能有的放矢。結合食品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石聚領認為,河南應搭建食品產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六鏈同構”,即產業鏈、教育鏈、研發鏈、融合鏈、創業鏈、資金鏈有效打通。
“產業端,河南食品工業基礎優勢明顯,在全國的地位有目共睹。教育端,尤其是職業教育,可依托人口資源優勢彎道超車,把人口大省變成技能人才大省。”石聚領稱。
據記者了解,除了省政協委員、好想你副總經理身份外,石聚領還有一個身份——好想你鄉村振興學院院長。他對食品企業如何與發展職業教育、推動人才培養相結合,有著自己的見解。
在他看來,把食品企業和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訓實習實踐、學生創新創業,促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建設集產、學、研、轉、創、用于一體的實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平臺。
據他介紹,目前好想你有中專和大專兩個板塊,將繼續貫通“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的培養通道,完成“中專—大專—本科”的系統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實現好想你“帥—將—兵”戰略支撐人才的梯隊培養。
至于何為融合鏈,石聚領以好想你為例,通過聚焦紅棗產業,創新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好想你緊扣鄉村振興五要素,形成了基于好想你紅棗品牌的鄉村振興模式,包括全產業鏈發展的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學院黨建學院的人才振興、AAA國家景區紅棗小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振興、新時代棗園為主題的紅棗博物館文化振興,具備了復制、推廣的要素和條件。
對于創業鏈和資金鏈,石聚領稱,河南是農業大省,年輕人立足“三農”創業大有可為,建議金融機構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扶持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在基金的運作下,逐步形成學校培養人才、龍頭企業支持研發成果的相互融合機制。
如何實現食品工業“六鏈同構”,石聚領給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成立食品工業六鏈同構領導小組。通過專門機構,將“六鏈”有機整合,建立數據平臺,把企業需求平臺、高校研發平臺、人才供應平臺、創業項目平臺相互融合,形成強大數據庫。
第二,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政府出臺推動產業與研發機構高效融合的利好政策,尤其是對于省級認定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在土地、信用、金融等政策基礎上,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第三,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成為“鏈主”,整合統籌研發機構、高校人才基金等資源,形成鏈式效應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升級,最終形成我省食品工業的優勢再造。
建立特色食品消費集群區,助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目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已步入“提速期”,全國20多座城市開始沖刺這一目標。有著“買全球賣全球”標簽的鄭州,自然也不例外。河南食品工業轉型升級能否搭上這輛順風車?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具有高效的消費配置和帶動功能。”在石聚領看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憑借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的樞紐地位,成為全球著名消費品牌及其總部集聚的地區,能夠對相關產業和投資起到導向作用,帶動全球消費品供給增長和服務能力提升。
然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非只是“買買買”,而是凝聚著更大的能量。石聚領認為,在新一輪全球消費品牌格局重塑中,鄭州要加快聚集全球優質消費資源、培育壯大本土品牌,尤其是優勢產業——食品產業,深挖其優勢、提升品牌價值,借力 “出海”,讓更多本土食品品牌叫響全球、服務全球。
對此,他建議,持續引進國際一線品牌,提升消費能力;梳理中原核心文化,找準特色IP,舉辦全國性、國際性活動,讓中原文化迅速出圈;打造河南特色食品消費集群區,集中展示河南食品品牌,拉動消費的同時擴大其在外知名度。
據了解,作為河南本土農產品龍頭企業,好想你現有產品已出口至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圍繞一顆紅棗,好想你深耕30年,用新時代工匠精神真正把它吃干榨盡,做精做強。如今圍繞著“紅棗+食藥同源”戰略,不斷向外延伸“紅棗+”布局,以此實現對“大健康”品牌體系的全面升級,進而讓懂健康、要健康、愿為健康付諸行動的人吃上健康食品。
“由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消費者訴求的轉變也在引領著整個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石聚領認為,河南食品工業未來將呈現大者更大、(精)細者更強、新(進)者更優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