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總書記與河南人民心連心丨韓光瑩: 演繹現代版“歸園田居”][洛陽: 生態為屏 文化添韻]
[ 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總書記與河南人民心連心丨黃德耀:做一根永遠不斷的“紅”線 ] [鄭州:打造“幸福河” 濃墨出重彩]
近日,省統計局、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繼通報了8月經濟數據。根據通報,今年以來,我省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8月份多數經濟指標好于上月,全省經濟穩中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1—8月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個百分點。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省前8個月投資不僅增速快,而且結構優、支撐強。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樹牢“項目為王”導向,大力推動項目建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自9月22日書香河南首屆全民閱讀大會開幕以來,這場將持續月余的讀書盛宴走進全省各地,讓中原大地處處書香彌漫。
河南標準與標準河南,文字排序不同,意義迥異。前者是指導河南生產生活的“規矩”,后者是提升河南發展水平的“尺度”。我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建設標準河南則要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河南標準,通過全域化的標準實施推廣,提升全省標準化整體水平。
9月20日,省委宣傳部舉行“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發布會全面深化改革專場。省委改革辦、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爭先出彩”
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從310.8億元增加至1018.8億元,近3年年度增幅均在百億元以上;全省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增長4倍,從69.6億元增加至351.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由1.39%增長至3.37%……
八橫六縱,四域貫通,省政府日前批復的《河南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描繪了河南現代水網建設的框架體系。這是記者9月18日從省水利廳獲得的消息。
幸福路在張莊村西頭。沿著這條胡同式道路由南往北走上200米,就到了張莊村村委大院。2022年9月的一天,記者走過這條不算短的小路,鞋底依然干干凈凈。
濟源全域屬于黃河流域,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既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也承擔著重要政治責任。濟源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戰略謀劃統攬全局,以生態建設破題開路,以產城融合強基固本,以文化傳承凝心聚魂,奏響了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濟源樂章。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考察調研時,首先來到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醫圣祠,了解張仲景生平和對中醫藥發展的貢獻,了解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作用,以及中醫藥傳承創新情況。
對濮陽人來說,“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河”,非黃河莫屬。如今,濮陽境內黃河河道長168公里,流域面積227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3.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擘畫后,濮陽也畫出自己的“路線圖”。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乘車前往光山縣西南部的文殊鄉東岳村。總書記來到東岳村文化接待中心,了解光山縣脫貧工作和中辦在光山縣扶貧工作情況。光山花鼓戲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兩名花鼓戲演員給總書記現場表演了一段新編花鼓戲,贏得熱烈掌聲。
秋日傍晚,霞光漫天。一列中歐班列狀如長龍橫臥鐵軌之上,開拔在即。“調車”“試風”“發車”……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值班員董超端坐在信號樓調度室,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上的實時監控畫面,發出一道道指令。
長河泱泱,利澤萬方。近年來,開封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一幅生態優美、文化興盛、百姓安康的畫卷在“懸河”之濱徐徐展開。
這處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文化苑,按照“臨河黃河風景觀賞區、堤頂法律法規學習區、背河黃河文化傳承區”的分區,展示了一部厚重的治黃文化史。多彩步道織就的千米生態游廊,使得文化苑建成兩年多來,成為遠近有名的休閑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