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鵬宇
2月22日,范縣產業集聚區濮王產業園內,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細小圓柱狀的白色顆粒一批批“走下”生產線。這些顆粒名叫聚碳酸酯,看似普通,卻是工程塑料“家族”的重要成員。
當日下午,“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主題采訪團來到盛通聚源公司。該公司是濮陽市新型化工基地高新技術企業“領頭羊”之一的濮陽市盛源集團旗下公司,專業從事聚碳酸酯及改性材料的研發與生產,為國內首家擁有非光氣酯交換法生產技術的民營企業。
“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長最快、用量最大的一種,小到無線藍牙耳機,大到新能源汽車車架,近到5G基站設備外殼,遠到飛機、航天器部件,都有聚碳酸酯的‘身影’。”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洪亮介紹。
一家企業想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真正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盛通聚源在北京設立了濮源新材料研究院,自主研發,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光氣法聚碳酸酯綠色工藝,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我省化工新材料領域的空白。
“‘萬人助萬企’活動中,在‘首席服務員’的幫助下,我見證了新的‘濮陽速度’。”李洪亮說,該公司與中石油合作的新項目土地征報審批時,僅1天時間,濮陽市有關部門就將手續報到了省里,僅1個月就完成了審批。
“首席服務員”只是濮陽“萬人助萬企”活動中各級助企干部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截至2021年年底,濮陽市共收集企業困難和問題1291個,已辦結1267個,問題化解率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