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太陽落下,星月升起,大地沉睡,而游興正濃。老家河南披上夜色,便有了另一種風味。河南省政協委員劉海潮建議說,我省應大力開發夜游產品、打造夜游精品品牌,可以有效提升我省旅游品質和旅游綜合收入。
夜間旅游已經成為推動旅游目的地發展升級的新模式
何為夜間旅游?指的是從日落到深夜(一般是指18時到24時之間),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的各種活動,包括欣賞夜景、游覽景點、參加夜間娛樂項目等內容。隨著人民群眾旅游需求不斷變化升級和旅游市場持續發展成熟,夜間旅游已經成為推動旅游目的地發展升級的新模式,夜游經濟發展水平也被視為現代城市活力和旅游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
根據了解,我國許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已經將夜間旅游作為其展示魅力的重要舞臺。如上海的黃浦江夜游、外灘夜景,南京的夫子廟夜游等。
重點關注18歲~35歲中青年消費群體打造“食住行游購娛”等全鏈條
我省應如何發展夜間旅游呢?劉海潮建議說,各級黨委、政府應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對夜游產業的宏觀指導,重點在組織、規劃、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發力。引導縣區、景區提煉主題、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形成相互借力、結構合理的產業體系。
各地應打造核心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重點關注夜間消費的主力群體,尤其是18歲~35歲間的中青年消費群體,推出適應其口味的產品。探索景區、街區、園區與本地休閑消費相結合,推動文化演出院團演出作品與旅游市場相結合,以院團演出市場的旅游化帶動夜游,增加演出上座率和游客夜間消費。
堅持“景區即城市”的理念,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產業要素的完善做文章,拓展景區服務功能,重點抓好餐飲、住宿、購物、交通、娛樂等需求。堅持“城市即景區”,加強城市照明規劃策劃設計開發,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將城市景觀帶打造成靚麗風景線,與景區照明相互呼應。
另外,完善停車場、咨詢網點、游步道等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公廁、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以及超市、商場等商業機構延長服務時間,為“不夜城”充實服務內涵,形成夜游的強大支撐。
■延伸:河南的夜間旅游問題在哪兒?
夜間旅游項目產品單一缺創意旅游鏈條短小留不住人
劉海潮說:
一是各自為戰,缺乏統籌。表現為各景區、街區在夜游項目開發和產品打造上相互割裂,缺乏統一規劃,缺少聯動。
二是產品單一,缺乏創意。春節期間大多都在舉辦燈籠展,夏季都在做美食節,多家景區同時都在做燈光秀,彼此之間客源市場高度重疊,“都在切蛋糕,沒人做蛋糕”。科技元素、文化元素融入不夠,新產品、新業態開發不足,產品缺乏時尚性導致高端客群偏少。
三是鏈條短小,缺乏效益。在景區層面,只有個別龍頭景區開發了劇目表演、燈光秀、美食展、住宿等服務鏈條,能滿足游客夜間“食住行游購娛”等綜合休閑需求。在城市層面,與夜游密切相關的公交、公廁、停車場、咨詢網點、游步道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小吃夜市、休閑娛樂等商業設施的服務標準還不高,影響了游客體驗感、消費意愿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