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鄭州分社報道組
2月23日,位于新密市的國家級綠色工廠——鄭州振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王慧新正在認真地檢查一批剛剛出產的鋼包用耐火材料。
振東科技是一家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生產廠家,每年生產鋼包用耐火材料超過20萬噸。“雖然疫情當前,但我們的職工出勤率達到了90%,生產線全部啟動,日產鋼包耐材450噸左右。”公司負責人坦言,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啥都沒耽擱的主要是因為有關政府部門提早派出人員下沉進廠,指導建立防控工作組和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并隨時幫助解決運輸、原料、資金等各方面的困難。
特殊時期,顯現特殊作為。為打贏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項“戰役”,各地政府深入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解決各類難題。
在新鄭市郭店鎮,鄭州豫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無紡布,是口罩生產的上游企業,供應整個鄭州地區口罩生產需求。一周前,該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者轉變成了下游口罩的生產者,從湖南引進的兩臺口罩機生產線已投入使用,每天能生產民用口罩12萬只左右,供鄭州口罩平價投放。
“雖然是一小‘跨’,原本想著轉產手續慢,沒想到不用我們操心,專門有人解難題、送服務上門,俺們只管鼓足勁加油干。”豫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新鄭市科工信局派來了復工復產的“服務員”,從大年初三一直在幫著聯系上級部門,協調解決企業生產原材料緊張、產品運輸、生產能力供不應求等難題,并幫助企業訂購生產設備、快速辦理生產資質等,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據悉,鄭州市各地均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實施方案,建立駐廠員制度,一方面幫助企業開展地毯式的疫情防控宣傳和摸排走訪,使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全覆蓋,不留死角,另一方面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復工復產遇到的的用工、原料、資金、運輸等問題。
多措施防控疫情順利推進復工復產
身穿灰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在各自崗位上忙碌生產,1000噸的油壓機在工作人員的操縱下開始運轉。生產車間、裝卸車間、倉儲車間、辦公區域等各個車間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工作著......2月23日,記者在位于滎陽市的白鴿磨具磨料有限公司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為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工業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滎陽按照“疫情防控第一,兼顧生產恢復”的原則,著力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者雙向發力。截止到2月17日8時,滎陽市已正常生產企業216家,其中規上企業176家。
“在組織復工復產的同時,我們公司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進入廠區前安排專人對工人逐一測量體溫、嚴格登記核查,定時對各個車間進行統一消殺。”白鴿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紀委副書記張健說,白鴿公司在廠區內部張貼標識牌提醒大家勤通風、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不聚集、分餐進食,積極引導大家做好個人防護。為減少人員聚集,公司將食堂就餐調整為送餐形式,由各個部門派人領取,實行錯峰取餐、分散就餐。
在鄭州富士康廠區,人員開始陸續復工返崗,為做好疫情防控,航空港實驗區IT產業園社區服務中心黨工委為此專門成立了“青年突擊隊”。
根據安排,目前富士康復工的人員以鄭州地區和省內其他地區為主,對不同區域的員工實行不同的入住措施。“我們對節日留守人員和節后返廠復工人員實行了分類管理、分開居住的辦法,對員工居住小區分設了隔離區和生活區。員工隔離觀察期間,一個房間住一個人,3頓飯都是配送,現在共設置了3個隔離區,住有約6000人,總共可以住近1萬人。”航空港實驗區IT產業園社區服務中心黨工委書記王繼躍說。
防疫、復產是兩場“硬仗”。通過政府人員下沉提供服務和企業多管齊下防控疫情,截至2月22日24時,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如三全、思念、富士康、鄭煤機等已復工2072家,累計復工率91%,加上已復工的服務業企業與建筑業企業人員,總數超過38萬。